久道网

白孝平 ?搅 ? 团

  
  炎炎夏日,一中年妇女推着三轮车走街串巷,车的前半部分放置锅碗瓢盆,后半部分则是辣子酱油和醋。每到一处,她便高声叫卖,哎!热搅团,凉搅团,酸菜鱼鱼。随着脆生生的叫卖声,人们纷纷围拢过来,你一碗他一碗,红红的辣子,酸香的醋汁,人们咥得津津有味。吃罢大呼:嫽扎咧!真过瘾!这就是袁氏搅团。
  袁氏搅团,我吃过几回,但我还是怀念乡下打搅团的情景,那个年月,那个味道。
  记得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,生产队的时候,玉米是主粮,小麦是细粮比较珍贵,玉米面搅团是家常便饭。谁家要是打搅团,远远就能闻见爨爨的味道。
寻着香气,端着碗筷,乡邻便来到这家,你一碗,他一碗,从大黑锅里往碗里盛搅团。满满一大锅呢,主人大度毫不吝啬。
乡党们吃咧搅团,并不急着回家,坐到门前的树荫底下,咂摸着刚才的滋味,从搅团到调料,对主人的手艺要赞扬一番。
村东头美丽姐家的搅团做的远近出了名,多少回了我没少吃过她家的搅团。
做一顿搅团,那是家里人提前几天就决定好的事。这一天,我也早早跑到美丽姐家,跟在狗蛋哥的屁股后头转,为的是能吃到香香的搅团。就火烧水,拨葱砸蒜,分工各有不同,人人忙碌起来。
俗话说,搅团要好,七十二搅。水烧开了,只见大伯挽袖子,手执擀面杖上前,大妈往锅里一点一点撒面,金黄或粉白的玉米面细细的,就像初冬的雪花,飘到锅里的水面,大伯用擀面杖一圈又一圈朝着一个方向用力的搅动。只有大伯知道,这搅团要打得地道,何止七十二搅。
烧火是美丽姐的本行,她坐在灶火前,添柴火拉风箱,火力不能大也不能小,大了容易烧焦,小了赶不上火侯,所以她显得不紧不慢。
我与狗蛋哥早就被他们赶到一边,决到不了锅跟前,就去抱柴禾。
搅团在期待中,终于熟了。
调好汁水,从锅中舀到碗里,直接吃,这叫热搅团。热搅团,被汁水围起来,像个城堡,所以也叫水围城。
吃水围城,得把热搅团,叉成碎块块,蘸着水水吃,没吃过的外行,往往在碗里一阵猛搅,这下可好了,一碗搅团成了糊糊,就落了个关中道人嘴馋吃糨糊的笑话。
打出来的热搅团,均匀地摸到案板上或者大茶盘里,凉一凉,切成条状,蘸水水吃,这叫凉搅团。
热搅团,醇香可口;凉搅团,顺滑凉爽。
大妈唤,狗蛋,去你二嫂家借筛筛,咱露鱼鱼。
一大盆子水里,长的短的细白嫩滑的鱼鱼,仿佛一只只小鱼儿摇头摆尾缓缓游动······
美味,只是触动了人们的味蕾,但对于我来说,搅团就大不相同了。
走遍千山万水,我忘不了,忘不了乡下的搅团,以及吃搅团时的热烈与热闹。
搅团,搅团,她搅动着我许许多多魂牵梦绕的乡音乡事乡情。
(本文图片来自网络)

作者简介:
白孝平,礼泉县城关镇东徐村人,陕西省作协会员,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会员。有多篇诗文刊发在报刊杂志。
 长按下面二维码,添加公众微信号“壮美昭陵”将有更多人分享文化艺术之美!这是中国西部文化艺术原创精品交流推广平台,欢迎广大文化艺术爱好者关注、踊跃投稿。您的诗歌、散文、小说、民间故事、书画、雕塑、剪纸、音乐等艺术精品,都在投稿之列。
投稿邮箱:360701503@qq.com或13468916590m0@sina.cn联系电话13468916590

后台-插件-广告管理-内容底部广告位PC端
后台-插件-广告管理-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端

相关推荐

评论

全部评论